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。疫情對中國經濟整體當然是巨大的利空,但對於少數公司而言,卻有可能是利多。
比如美團。
美團買菜、叮咚買菜,還有各小區的各位團長,堪稱上海封閉期間居民真正的物資保障。畢竟就政府發的那點物資,連寵物都養不活。
現在,美團又已在為北京的防疫未雨綢繆。
美團閃購已聯合北京近2萬家超市,共同保障特殊情況下的商品輸送。而美團買藥也與2000+北京本地連鎖藥店完成運輸配送協調。
可以預見,在疫情結束後,美團一定能收獲大批用戶,迅速成長。
那麼,美團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呢?在中概互聯狂跌的大背景下,作為互聯網老三的美團,有沒有投資價值呢?
二 、美團版桃園結義
美團的商業模式其實一直非常清晰。
第一塊業務,是外賣。
這是美團收入占比最高,同時利潤率極低的業務。
最新財報顯示,2021年美團外賣業務收入963億,同比成長45.3%;淨利潤62億,同比成長117.9%。
做一個簡單的算數,963億收入卻只有62億的淨利潤,該塊業務的利潤率僅僅只有6.4%。
因此,要說美團是什麼剝削商家和外賣小哥的邪惡企業那是絕對胡扯。在對於店家和外賣小哥而言,美團絕對算得上良心企業。
簡單說,這塊業務其實不咋賺錢,主要是交個朋友。
交個朋友干嘛呢?就靠第二塊業務賺錢。
第二塊業務,是到店酒旅業務。
這部分業務是美團流量變現的核心。
2021年美團到店業務收入325億,同比成長53.1%;到店業務淨利潤140億,同比成長72.3%。
325億收入和140億淨利潤,利潤率高達43%。
然而,光靠營收也不可能支撐起美團現在遠高於阿里、騰訊的估值,美團還得有未來,這個未來,就是第三塊業務。
第三塊業務
包含美團優先、美團買菜等所有還在燒錢搶客戶的新業務,這是美團未來的第二、第三成長曲線。
目前,美團新業務的淨利潤率-76%,還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。
說白了,美團三大業務,老大負責前端流量,老二負責流量變現,老三負責走向未來,三兄弟桃園結義,合作無間。
老大老二現代穩定,而美團的未來,就得看老三。
如果我們把老三從美團中拆分,只看現在已經成熟的外賣與到店業務,並給予這部分業務相對合理的20-25PE估值了話,美團的市值大約在4000-5000億左右。
而現在,美團的市值卻在9000億左右,多出來的部分,就是市場對於老三的期望。
那麼,美團的新興業務現在發展得怎麼樣呢?
三 、新業務表現平平
4月25日,美團優先發布公告稱,北京自提點將於當日開始暫停服務。
有知情人士透露,早在3至4周前優選內部就已開始討論相關問題,說明這與疫情全無關系。
更有美團員工表示,「此次北京地區大概率會徹底關停,新業務只會保留美團買菜和快驢等業務」。
北京不是個例,過去一段時間,美團優選已陸續關閉了甘肅、青海、寧夏、新疆等西北四省的相關服務。而與之對應的,多多買菜已在新疆實現盈利,在西北整體、降息、廣東和湖南的部分地區也可以做到營收相抵。
在這次疫情最嚴重的上海,叮咚買菜也被普遍視為搶菜的第一選擇。
顯然,在社區團購的第一戰,美團已然輸了太多。
根據美團自己給出的數據,美團優選的整體毛利率在11%左右,件單價9元上下。而券商預測,毛利得達到18-20%,件單價達到15元,美團優選才能盈利。
顯然,這兩個數字間還有很大的差距。
相比於其他互聯網巨頭(尤其是B站),美團有一個很大的優點,就是懂得止損。
一旦創新業務開展不佳,美團就會迅速減少投入、降低成本。比如此前的共享單車、共享充電寶、網約車業務等等,美團都是淺嘗即止、及時抽身。
考慮到聯準會加息、反壟斷政策依舊、大陸經濟不景氣消費乏力,美團未來在新業務上的投入,可能會越來越保守。
而這也意味著,美團新業務極限翻盤的可能性越來越低。
綜合來看,疫情確實會給美團一些發展的紅利。但打鐵還需自身硬,在新業務毫無起色的當下,仍舊虧損的美團,恐怕難以匹配現在如此高昂的市值。
四、技術上
美團仍在一浪比一浪中,目前跌至104水平後反彈至最高172水平回落,該水平也是50均線阻力水平。目前美團股價最新跌至130水平再次反彈,下一關鍵阻力將在160水平,如能進一步突破該水平,美團有望挑戰172、183.05水平,也是自去年至今的下降趨勢線的阻力水平。
如美團在160水平遇阻回落,美團或再次下試前低點130水平,如再跌破該水平將再次下試104水平,也就延續一浪比一浪低的格局。
免責聲明:本文的內容金代表個人觀點,不應該被解釋為囊括個人和/或其他投資意見和/或任何金融工具交易的建議和/或對未來表現的保證和/或預測。ForexTime Ltd及其聯盟商、代理商、董事、管理人員或員工不對文中的任何資訊或數據的精確性、有效性、時效性和完整性做出保證,也不對根據文章資訊進行投資而產生的任何虧損負責。